此次競賽廣邀年輕設計師重新審視、回味KYMCO推出過的熱銷機種,從中發掘創造傳奇設計的關鍵因素,思考傳奇熱賣機型是如何契合社會民情、經濟、技術與美學發展與趨勢等,又是如何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與期望;深得人心 Win My Heart,進而勾起消費者擁有慾望,此次競賽期待透過設計師們的洞察與創意,前瞻未來10年的生活型態樣貌,提出2輪或3輪載具的創新概念與風格美學,讓 KYMCO傳奇重生!
金獎
Trailblazer
蘇宥誠/肖秋子
中華大學 工業設計系
指導老師 : 簡銘彥
TRAILBLAZER以光陽KTR-150為原型,將相機、隱匿材質與車身做整合,解決痛點並為生態攝影師創造全新攝影體驗。
銀獎
FALCON
姜厚恩/陳宏易/蔡耀輝
朝陽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
指導老師 : 陳建男
無障礙三輪電動重機,針對熱愛公路旅行及喜愛大型重機的輕度肢體障礙者(下肢以及腰部)設計,藉由動力輔助座椅以及車型的穩定性給身障者安全舒適的騎乘體驗。
銀獎
Virus Buster 病毒剋星
陳世祐/施冠廷/王信鈞/薛雅琪
南臺科技大學 創新產品設計系
指導老師 : 陳亞麟/方健民
「Virus Buster」專為消毒人員設計的行動消毒車,將消毒機具整合於車體,便於進入巷弄消毒,提高工作效率並減少職業傷害。
銅獎
Y.Our拚車友
蔡芝琳/鄭芷盈/李玟綾/杜偉笙/楊詠翔
南臺科技大學 創新產品設計系
指導老師 : 陳亞麟/方健民
Y.Our拚車友以降低碳排放為目標,尊重多元文化為使命,與重疊通勤路徑的人成為拼車友。一同打造綠能永續的生活環境!
銅獎
駕奇JIA QI
周雨宣/黃悅慈/劉伊雅
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系
指導老師 : 楊朝陽/胡哲嚴
海上活動愛好者首選電動摩托車,借鑒名流150背景故事,期望"駕奇"締造屬於自己的傳奇故事,享受當下。
佳作
Neo X
張鈞安
國立成功大學 工業設計系
指導老師 : 何俊亨
Neo X致敬光陽NSR 150與HX 135 SS,結合元宇宙、非同值化代幣、開源車體、創客平台,讓消費者、製造商、自造者三方獲利。
佳作
STILEN
黃柏勳/江柏勳
中華大學 工業設計系
指導老師 : 謝明憲
STILEN是為兒童打造的迷你摩托與成人的玩樂車款,用具拉伸特性的布料型塑不同造型,可根據情境切換冒險與運動雙型態。
佳作
Project M3
黃昱勳
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設計系
指導老師 : 林銘煌
Project M3將電影「阿凡達」中納美人騎乘動物的概念轉化為騎士與機車的連結,透過電磁力強大的電場展現出機車的「心跳」,增進人與車的聯繫並提升使用者體驗,也將KYMCO傳奇車款NSR150當年在人們心中留下的輝煌延續下去。
趙健亨
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設計系
指導老師 : 林時旭/劉嘉勝
具備露營時的擴充需求,多元的機能性與紮營時的穩定性,透過車體的形變與電車的優勢,重新定義機車露營。
佳作
PANA
黃俊嘉/廖伊貞
大葉大學 工業設計系
指導老師 : 謝明憲
PANA是一款復古文青風的混合動力機車(人力+電力),結合光陽研發的IONEX電池交換系統,能實現環保且高續航力雙贏局面。
佳作
Transer
郭彥頡
國立成功大學 工業設計系
指導老師 : 林彥呈
Transer 以三輪為基礎,能夠提高穩定性的同時,也可做為無人化載具 用以全時空執行任務,配合6G時代,任意穿梭各種地形之間(EX:戶外山 區、戰場等),當然最大的特點還是能夠機動性的提供各種所需電力。
佳作
PROJECT 00
江浩禎/林守軒
佛光大學 產品與媒體設計學系
指導老師 : 林志冠/申開玄
從日常通勤到偶爾到休閒場域等,讓過去鮮少人嘗試的戶外活動被更多人看見,其中包括能露營車到定點的攜帶型車輛,在對於露營地附近方圓內的探索,從沙灘到樹林所涵蓋的所有範圍的輕型機車,而我們這次的設計理念是為了讓機車在戶外有更輕盈的操縱感,因此將車輛進行輕量化設計,對在城市內也可以良好的進行駕馭,這輛車雖然開起來嬌小,也可以更有效更完美的讓林道、山路及市區的騎乘體驗更加完美。
佳作
E-GO
林耿達
佛光大學 產品與媒體設計學系
指導老師 : 林志冠/劉延濤
臺灣機車產業在上世紀與日本車廠合作,生產出許多經濟實惠車種,不僅耐用好騎更是民眾打拚經濟好夥伴。隨著臺灣7.80年代經濟起飛,機車再也不只是經濟取向更發展出休閒娛樂車款,其中光陽工業於民國80年代推出勁150,立即引起潮流,它是繼豪爽135後推出正宗美是機車,其優美造型與穠纖合度造型比例讓它在大型美式巡航車前毫不遜色,引擎也採用OHV形式,營造出低扭爆發感覺,騎乘時不須拉轉就有動力帶動車輛,讓騎士氣定神閒優遊,享受旅程帶來的美好回憶。2023年,面臨車輛動力進化轉捩點,電動帶來安靜舒適體驗與強大扭力剛好符合美式機車需求,加上臺灣充電站逐漸完善,里程焦慮逐漸克服,讓電動車市占率逐漸提高。藉由此次比賽題目可以發想勁150在電動世代會用何種形式、型態與回饋,帶給消費者新的感動,並且有相同共鳴產生交流,進而生成新的機車交流文化,給台灣機車產業帶來正向循環。
佳作
Gaming Moto
常勛宇/林仲威/薛凱潔/陳昱廷
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
指導老師 : 李鍇朮
GAMING MOTO模擬不同的機車品牌型號的騎乘姿勢變化,為玩家創造多樣的娛樂和騎乘體驗。此外,其可轉換為電玩模式的設計,讓玩家以車為機車遊戲模擬機,享受在遊戲中騎乘的樂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