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名稱:EUTERPE
學校科系: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設計系
設計師: 林御誠
指導老師:林銘煌
EUTERPE是⼀輛搭載共振聲音管的電動機車,旨在將騎乘時的速度所伴隨的風轉化成聲音,賦予電動車生命力,在這個⼈與世界產生距離感的疫後時代,重塑人與物之間的關係。
作品名稱:Worcamper
學校科系: 南臺科技大學 創新產品設計系
設計師: 蔡芝琳、鄭芷盈、李玟綾、
杜偉笙、楊詠翔
指導老師:陳亞麟、方健民
為新型辦公模式,設計的Workcamper辦公露遊車,多功能門板整合露營遮罩、帳篷、折疊桌,打造輕便的辦公露遊模式。
作品名稱:SUBMOTO
學校科系:明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
設計師: 李紅知、潘慎敏、蔡勝宇
指導老師:吳田瑜
SUBMOTO是一台能直接騎入海裡並變形,含有前一後二共三片螺旋槳,並且能以輪鼓馬達為動力運作的三輪潛水摩托車。
作品名稱:
Wheelchair Accessible E-Scooter
學校科系:南臺科技大學 創新產品設計系
設計師: 蔡芝琳、鄭芷盈、李玟綾、
杜偉笙、楊詠翔
指導老師:陳亞麟、方健民
Wheelchair Accessible E-Scooter「輪椅無障礙輔助機車」,改善輪椅族外出問題,利於停車、上下車,穩定騎乘,打造零障礙駕車體驗。
作品名稱:TRISO
學校科系: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設計系
設計師: 羅靖軒、賴彥亘
指導老師:林銘煌
TRISO透過可變形的軟材空間與摺疊平面,在後疫情時代滿足多元的實用需求與娛樂活動。在都市與郊區 運動與載物間取得完美平衡。
佳作
作品名稱:OPHANIM
學校科系:
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
設計師: 譚至恆、丁柔安
指導老師:陳彥中、陳俊智
OPHANIM旨在成為一台協助「居家辦公」上班族的行動辦公載具,讓上班族可藉由轉換工作環境達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。
佳作
作品名稱:VILLE-15
學校科系: 國立成功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
設計師: 林明璟、張振淙、古岳東、江承旭
指導老師:陳讚仁
VILLE-15是一台以疫情時代為背景設計的概念二輪載具,利用後輪分離的形式,讓使用者在徒步區與都會道路自由穿梭。
佳作
作品名稱:OUTINEW
學校科系:
私立復興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美工科
設計師: 葉定學
指導老師:葉忠煒
Outinew除了無人駕駛運送模式,也提供單人騎乘功能,精巧的大小與造型適合短行程,如在戶外可以穿梭。另外,的模組化設運使車身單獨一台使用模式外,Outinew 還可以兩台結合, 成為四輪交通工具,增加載貨面積。
佳作
作品名稱:R.E.D.
學校科系: 明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
設計師: 段言、簡語𨓰、胡林維廷
指導老師:李鍇朮
R.E.D.希望解決疫情期間犬隻搜救工作及犬隻新冠肺炎攜帶問題,結合水殺菌系統,提供穿梭於城市中搜救犬的載運,並提供小型災害的搜救犬應用可能性。
佳作
作品名稱:UrbanRider-X
學校科系:
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
設計師: 蔡予平
指導老師:李鍇朮
UrbanRider-X 能讓共享機車租用者上傳、變換專屬的車身圖案,即便騎乘著共享機車也能展現獨特風格,並增加通勤的樂趣。
佳作
作品名稱:GYMO-FIT
學校科系: 明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
設計師: 吳竑諭、賴奕翰、朱妤玟、辛詠芸
指導老師:賴宛吟
一款結合健身通勤使用的小型電車。居家健身可在疫情時代提升免疫力並維持體態,同時透過轉換動能輔助充電。
佳作
作品名稱:Cityshuttle
學校科系: 長庚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
設計師: 黃昱偉、楊珮綦
指導老師:簡銘彥、曾繁斌
CityShuttle是一款都市微型載具,人們因生活習慣改變而選擇更個人化的工具。透過變形對應不同的需求自由地轉換型態。
佳作
作品名稱:Vendor Cycle
學校科系: 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
設計師: 鍾品葳、彭暄貽、周雨宣、蔡仁捷
指導老師:簡銘彥
Vendor Cycle是將販賣機結合交通工具的新載具,冷藏空間能避免蔬菜腐敗,自動化販售減少接觸,降低染疫風險,走向疫後新生活。